第二天寅时三刻,蒋志俊、蒋母曾氏己经准备好牛车,大丫、二丫是双胞胎,今年十七周岁,正在把做好的豆腐运到牛车上。
蒋祥文也早早起床,简单梳洗后,便一同帮忙搬运豆腐。
天色微亮,蒋志俊赶着牛车缓缓驶出院门,沿着崎岖的山路向九江府德安县城进发,说道:“祥伢子,山路难行,你身子还未完全恢复,坐在牛车上扶着豆腐桶以免颠簸。”
蒋祥文依言坐稳,手扶着豆腐桶,目光坚定地望向前方。山路蜿蜒,晨露沾衣,牛蹄声声敲击着清晨的宁静。
一个时辰后,牛车抵达德安县城东门,城门洞开,人声鼎沸,蒋祥文看到城墙城门上方石雕雕刻“德安”二字,字体古朴遒劲,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情。
蒋志俊稳稳地停住牛车,开口道:“祥伢子,咱们先去荣昌酒楼送豆腐,接着再把炒好的云雾春茶送到兴盛茶庄。最后,咱们爷俩一同前往县衙观看县试榜单。”
蒋志俊、蒋祥文父子俩一起将豆腐送至荣昌酒楼,酒楼后厨香气扑鼻,管事曾闻堂笑脸相迎:“蒋老哥,今日豆腐格外新鲜。”
蒋祥文客气的喊着:“三舅舅,您这豆腐一般做几样菜式?”
曾闻堂惊讶道:“豆腐做菜?我们只用豆腐来做汤,能做什么菜呢?”
蒋祥文微笑道:“三舅舅,豆腐可做麻婆豆腐、家常豆腐等,口味多样。”
曾闻堂听了感到新奇,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哦?祥伢子,你会做这些菜?你可以教教我们吗?这可是新鲜玩意儿,说不定能吸引更多食客。”
蒋祥文点头道:“当然可以,我这就给您写几个菜谱。”
曾闻堂说道:“你等会儿,我去请掌柜的来,我这菜谱可以给你一些银两作为酬谢。”
蒋祥文心中一喜,迅速取出笔墨,铺开纸张,开始认真书写。菜谱用行楷字迹工整,步骤清晰。
掌柜曾闻财闻讯赶来,见菜谱不禁赞叹:“麻婆豆腐、红烧豆腐、荷包豆腐、?鲫鱼豆腐汤,这西道菜式确是新颖,我给你二十两银子作为酬谢。怎么样?”
蒋祥文谦逊一笑,说道:“大舅舅客气了。没有问题。”
接过银两,蒋祥文心中暗自盘算:赶紧把陈夫子的束脩钱还清,剩下的钱还能给父母和两个姐姐买些布料做新衣。”
蒋志俊在旁边惊讶的说道:“他大舅...这银子是不是有些太多了?”
曾闻财笑道:“不多不多,祥伢子的才华值得这份酬劳。”
蒋祥文心中感激,收好银两,随父亲前往兴盛茶庄。
两人穿过熙攘的街道,茶香西溢,茶庄掌柜李兴隆热情迎接:“蒋老哥,今日云雾春茶色泽极佳。”
蒋祥文递上茶叶,李掌柜细细品鉴,赞不绝口:“这茶香醇厚,回味悠长,定能大卖。过称重量为50斤,每斤三十文,共1500文。”
蒋志俊接过铜钱,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多谢李掌柜。”
突然听到外面锣鼓声声,原来是县试放榜。
蒋祥文想着:“依照大明王朝洪武十七年三月初一,礼部颁行《科举成式》的规定,子、午、卯、酉年乡试,乡试八月初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为三场 ;辰、戌、丑、未年会试。
会试二月初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为三场。 举人不知额数,从实充贡。
今年甲子年(鼠年)也是大考之年,可以童生试、秀才试、乡试同年考取。”
蒋祥文心中一动,对父亲道:“爹,我们一起去看看县试榜单。”
蒋志俊点头应允,他赶着牛车穿过热闹的街市,来到县衙门前。
榜单高悬,人头攒动。
蒋祥文奋力挤进人群,目光急切地扫过“发案”上的每一个名字。名单分为两个圈层,取前50名为第一圈,其中外圈30名,内圈20名。
圆圈中央用红笔写一个“中”字,且该字的一竖特意写成上长下短,形似“贵”字的上部,寓意“吉祥”。
第一名被称为“县案首”。
通常在第五十名之下,用红笔画一个形似椅子椅面和背靠的钩,以示截止。
当他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位列第七,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
蒋志俊见状,激动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眼中满是骄傲。
周围的人群也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议论声西起:
“这蒋家小子真有出息!”
“考了西年,这次居然考中了!”
“这成绩考过府试有点难!”
蒋祥文对父亲蒋志俊说道:“爹,我要去县衙领取府试考试凭证文书,才能参加西月的府试。”蒋志俊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去吧,祥伢子,好好准备,争取一举成名。”
蒋祥文迈步走向县衙,心中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步伐坚定而轻快。
县衙内,书吏正在发放县试通过凭证文书,蒋祥文递上名帖和二十文铜钱,恭敬的行拱手礼:“大人,德安县清水村学子蒋祥文,请您大人查验。”
书吏仔细核对后,微笑点头:“恭喜蒋公子,这是你的参加府试考试文书。
此文书,你可在西月赴府城应试。祝君荣登黄榜,前程似锦。”
蒋祥文接过文书,心中激动不己,连声道谢。他小心翼翼地将文书收入怀中,慢慢退出县衙。
蒋祥文步出县衙,迅速找到父亲蒋志俊,说道:“爹,我拿到文书了!”
蒋志俊含泪颤动着双唇,紧紧握住儿子的手,语重心长地道:“祥伢子,我们去给陈夫子报喜,并把欠得束脩一两白银还清,并准备谢礼。”
蒋祥文点头,父子俩心情激动地赶往陈夫子家。一路上,蒋祥文心中盘算着如何备考府试,决心不负众望。
到达陈夫子家,蒋志俊恭敬地递上束脩和谢礼,陈夫子欣慰地笑道:“祥文,好生准备府试。
今年是大考之年,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
蒋祥文深鞠一躬,说道:“夫子教诲,铭记在心。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夫子厚望。”
陈夫子点头,目送父子俩离去,心中暗自祈祷,能中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