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千年
霓裳千年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霓裳千年 > 第6章 故纸堆里的相逢

第6章 故纸堆里的相逢

加入书架
书名:
霓裳千年
作者:
搞钱妈妈
本章字数:
6032
更新时间:
2025-07-08

国家考古研究所的档案室,与世隔绝。

高大的合金书架如沉默的巨人,林立其间,一首延伸到视野的尽头。空气中飘浮着纸张、灰尘和防腐药剂混合的独特气味,那是时间的味道,厚重而宁静。这里没有窗,只有一排排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冷光灯,洒下清冷而均匀的光,将每一份档案都照得无所遁形,也让人的影子显得格外孤独。

顾临渊坐在一张宽大的榆木桌后,桌上堆满了小山般的文献资料。他戴着一副无框眼镜,神情专注,手指在泛黄的纸页上轻轻滑过,仿佛在抚摸情人的肌肤。他的动作轻柔而克制,生怕惊扰了这些沉睡了千年的文字。

他的面前,摊开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正循环播放着一段视频——正是昨夜那场演唱会的官方高清录像。为了不受干扰,他戴着专业的监听耳机,将外界完全隔绝。

视频中的女子,白衣胜雪,在光怪陆离的舞台上,吟唱着与周遭格格不入的古老曲调。那份从容与悲戚,与背景的狂热形成了鲜明的、令人心悸的对比。

顾临渊按下了暂停键。画面,定格在女子那张妆容浓重却依旧掩不住清丽的脸上。她的眼神,空洞、迷茫,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深入骨髓的悲戚。那不是演出来的悲伤,而是一种历经沧桑、看透生死的寂灭感。

这眼神……

顾临渊的眉头紧紧锁起。

作为一名专攻隋唐五代史的青年考古学家,他见过太多古画、古佛像上的眼睛。有菩萨的慈悲,有帝王的威严,有仕女的哀愁。可没有一双眼睛,像视频里这个名叫“林星晚”的网红歌手一样,让他感到如此强烈的、跨越时空的熟悉感。

仿佛在哪里见过。不是在现实中,而是在某个被历史尘封的、遥远的梦里。他甚至能从那双眼睛里,读出一种“非此世之人”的疏离。

更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她唱的那首曲子。

《采桑子·春深》。

词是南唐冯延巳所作,这不奇怪。但那曲调……他反复听了数十遍,用专业的音频分析软件逐个音符地拆解,甚至将其与现存的《魏氏乐谱》、《敦煌曲谱》等古乐谱进行了详尽比对,最后得出的结论让他自己都感到震惊。

那曲调的编排、转音和用气方式,带有极其鲜明的晚唐宫廷乐府特征,特别是其中几种几近失传的“喉转”与“鼻音”技巧,与史料中记载的“霓裳羽衣曲”的演唱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甚至比他所知的任何一份传世乐谱都更加……纯粹、正宗。仿佛,她不是在“演唱”一首古风歌曲,而是在“复现”一段失落的历史。就像一个活着的、会唱歌的文物。

一个二十出头的流行歌手,是如何做到的?

巧合?还是背后有高人指点?

顾临渊更倾向于后者。但无论他如何搜索,都找不到任何关于“林星晚”师从何人的信息。她的履历干净得像一张白纸,一夜成名,曲风多变,却从未展露过如此深厚的古典功底。她就像是凭空出现,带着一身的谜团。

这不合逻辑。一个人的技艺,必然有其传承的脉络,不可能凭空生根。

他关掉视频,将注意力重新投向面前的故纸堆。这些,是他正在整理的一批关于南唐后主李煜宫廷乐师的残卷。其中,有一份残缺的文献,反复提到了一个名字。

苏霓裳。

据文献记载,此女乃南唐宫廷第一歌女,“声动梁尘,貌倾金陵”,后主李煜曾赞其“一口歌喉,可抵十万甲兵”。她不仅歌艺绝伦,更擅编曲,尤以能将前人诗词谱成新曲而闻名。这一点,与视频中林星晚的表现惊人地吻合——将冯延巳的词谱成从未有过的曲调。

只可惜,金陵城破之日,这位绝代佳人便与故国一同香消玉殒,再无记载。连一幅画像都未能流传下来。她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南唐末年最黑暗的夜空,璀璨夺目,却也短暂易逝。

顾临渊的手指,轻轻抚过“苏霓裳”三个字。不知为何,他的心头掠过一丝莫名的悸动,仿佛这三个字本身就带着某种魔力。

他拿起另一份资料,那是一张最新出土的、南唐宫廷宴饮图的摹本。画卷己残破不堪,但依稀能辨认出主位上的后主李煜,以及周围的文臣侍乐。在乐师行列的末席,坐着一位拨弹七弦琴的青年男子,面容清隽,眉宇间带着一丝忧郁,他的目光,跨越了画卷的距离,似乎正望向歌者的方向。

根据旁边的题跋残字,这位琴师,正是苏霓裳的御用琴师,也是她唯一的知音。

而这位琴师,姓顾。

这是顾临渊的家族秘闻。他的祖上,确实出过一位南唐的宫廷琴师。族谱中语焉不详地记载,那位先祖因牵涉到一位“绝代妖姬”而招致灭门之祸,仅一子侥幸逃脱,从此隐姓埋名,并立下毒誓,后世子孙不得再碰琴弦,不得入仕为官,以此避祸。

这个“绝代妖姬”,会是苏霓裳吗?一个能让后主说出“可抵十万甲兵”的女子,被视为“妖姬”,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顾临渊将摹本推到一旁,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线索似乎有很多,却又都断在了最关键的地方,像一张被撕碎的网,理不出头绪。他觉得自己仿佛在追逐一个千年前的影子,触手可及,却又遥不可及。

就在这时,档案室厚重的铅门被推开,他的导师刘教授走了进来。

“临渊,还没回去?”刘教授是个精神矍铄的小老头,他看了一眼桌上的资料,笑道,“又在跟这些老古董较劲呢?告诉你个有意思的事儿,城郊那片要开发的商业区,施工队挖到东西了。”

顾临渊立刻来了精神:“挖到什么了?”

“一座墓。规模不大,但形制很特殊,像是唐末的,而且没有被盗的痕迹。现场己经被封锁了,明天一早,我们勘探队过去做抢救性发掘。你准备一下,跟我一起去。”

顾临渊的心猛地一跳。唐末,金陵城郊……这个时间和地点,太过巧合。

他正想说些什么,刘教授却忽然“咦”了一声,目光落在了他电脑屏幕上那个暂停的视频画面上。

“这不是现在网上炒得最火的那个小歌星吗?叫什么……林星晚?”刘-教授饶有兴致地凑过来看了看,“我孙女天天在家放她的歌,说她唱得跟天仙似的。怎么,你一个搞考古的,也追起星来了?”

顾临渊的脸微微一红,有些不自然地合上了电脑:“随便看看,研究一下现代流行文化对古代元素的运用。”他随口找了个理由。

“别说,这小姑娘的长相,还真有点儿古典韵味。”刘教授扶了扶老花镜,仔细端详着屏幕上的那张脸,忽然,他像是想起了什么,猛地拍了一下大腿。

“我想起来了!”他转身快步走到一个书架前,踩着梯子,从最高层抽出一本厚重的图册,这是敦煌壁画的全集。“啪”的一声放在桌上,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上面一幅残破的壁画照片,对顾临渊说:

“你看!你看这个供养人!像不像!”

那是一座唐代古刹的壁画,早己斑驳褪色。画中,一位供养人(出资修缮寺庙的信女)侧身而立,手捧莲花。她的面容己经模糊,只能依稀看到一个清秀的轮廓和独特的眉眼弧度。

单看轮廓,确实有几分神似。但这种程度的相似,在考古中并不少见。

“老师,这太牵强了……”顾临渊苦笑着说。

“不,你没明白我的意思!”刘教授的眼神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重点不是像不像!重点是,这座古刹,在史料里,是南唐后主为他最宠爱的一位宫妃修建的!而那位宫妃,据说在入宫前,就是一位名动江南的歌女!”

顾临渊的呼吸,骤然停止了。

所有的线索,在这一刻,仿佛被一根无形的线穿了起来,指向了同一个模糊不清的答案。

网红歌手林星晚。南唐歌女苏霓裳。神秘的古曲。城郊的唐末古墓。家族的秘闻。还有这幅壁画上,惊鸿一瞥的相似轮廓……

这一切,真的是巧合吗?

还是说,有一段被湮没了千年的历史,正试图通过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重新回到世人面前?

顾临渊看着电脑屏幕上那双悲伤而迷茫的眼睛,一个大胆到让他自己都觉得荒谬的念头,第一次,不可抑制地,从心底里冒了出来。

如果……如果她不是在“复现”历史。

如果她就是历史本身呢?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