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蓝银感到十分无聊。
到了第二天一早,
他被外界的声音唤醒,起身时看到老和尚正手持一支黑色长枪在操练。
这支枪长达2.3米,完全用精炼的铁制成。
其枪头锋利无比,即使在老和尚轻挥之下也能穿透石块。
枪法套路简繁并存,共一百零八枪。
老和尚每天都要演练多次,至少五遍以上。
而蓝银也天天观看。
时间悄悄流逝,七天过去,这套枪术的动作已深刻地烙印在他脑海之中。
第八日早晨。
蓝银熟睡至清晨,醒来时阳光已经洒满天空。
不同寻常的是,今天老和尚没有练习。
等他起来后,发现床上不知何时多了件物品。
那是一支包覆黑布的物件,打开一看,原来是那支长枪。
换上衣服外出,周围已不见老和尚身影。
他走进老和尚的房间,桌案上有封信写着:
“当您读到此信时,老衲已经下山离去。
原本老衲计划让这杆枪永久守护大哥之墓前,然而临到此刻,发觉自已尚有执念未平。
算了吧,算了罢。
是善缘亦或是恶缘,全凭施主自定。
我们的缘分已尽。
勿需寻找打扰。”
“古人的风格就是爱弄神秘?”
蓝银不禁叹气。
既然老和尚已经离开,他留在这里的理由也不多,便携带着长枪离开了。
因身边没有马匹,他只好搭乘村民的牛车回京城。
抵达京城后,
蓝银在其住所练习武艺,依老和尚教给的记忆里的枪法,不断重复操练。
不得不承认,蓝银在武术方面确有一定天赋,尽管是首次演练,也能展现出老和尚约莫三成的韵味。
正在此时,
朱和尚和朱彪听闻蓝银归来的消息,联袂前来造访。
太监推开大门,朱和尚步入庭院。
而此时,
蓝银的枪正好向前方猛刺而出。
要伤及朱和尚实属不可能,毕竟两人之间相隔着数十米的距离。
然而,当朱和尚目光触及那柄长枪的一刹那,他的表情陡然剧变,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后仰去。
若非有朱彪与宫中的太监眼明手快,只怕朱和尚早已跌倒在地。
“皇上……”
蓝银一愣,心中涌上几分疑惑。
朱和尚并未回应蓝银,只是一把推开了身旁的太监,双眼紧盯着那根长枪。
那一刻,往日鄱阳湖一战的情景仿佛再次浮现心头。
那一杆长枪背后的男人,张定边的阴影,重新占据了老朱的思绪,那是一个几乎命丧敌手的噩梦。
蓝银急匆匆地靠近朱和尚,此时后者的情绪已渐渐恢复。
而朱彪仍旧一脸茫然,完全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只见朱和尚伸出手指,指着蓝银手中的长枪质问:“这物件,你从何得知?”
蓝银将事情经过一一道来。
“那位老和尚?”
听到这里,朱和尚显得略微惊讶,“他现在在哪里?”
“已经离开了。”
蓝银说着,从怀中掏出老和尚留下的书信递给了朱和尚。
尽管蓝银心中依旧有许多困惑不解,但现在的他已经隐约感受到,老和尚和朱和尚之间肯定有着不寻常的故事。
阅读完信件,朱和尚抬起头来看着蓝银,开口说道:“你也算是幸运的了。
你知道这位和尚是谁吗?”
“下臣不知。”
蓝银如实回答。
朱和尚把信交给蓝银,缓缓道出:“他就是张定边,而他提到的大哥,是指陈友谅。”
话音刚落,朱彪和蓝银的脸色都不由得一变。
对于张定边这个名字,虽然二人并不认识对方,但在历史的传说中,这个名字却是无人不晓。
张定边在当时被认为是元末最为勇猛的将军之一。
他与陈友谅的关系紧密,就像是徐达与朱和尚的关系那样无间。
出身贫寒的张定边不仅武艺超群,还通晓天文地理,乃至预测之事,是陈友谅的生死挚友,更是陈最信任的人。
回顾历史上的‘鄱阳湖之战’,当战争陷入胶着之时,张定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动作。
他独自一人率领三艘战舰,直冲向朱和尚的坐舰,目标是在无数士兵中夺老朱之首。
张定边孤身闯入朱和尚船阵,先后斩杀了大将韩成、陈兆先、宋贵等,直至最后直面朱和尚本人。
正是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常遇春一箭击中了张定边,紧接着,密如雨点般的乱箭将他覆盖,据传他身上中了近百支箭。
最终,张定边只得无奈之下下达了撤退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