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她不经意间将目光投向了灶旁那个毫不起眼的角落。惊讶发现那里居然还放置着一口黝黑的铁锅!这口铁锅外形酷似一颗硕大的椰子,圆润而独特,锅的两侧分别镶嵌着两条长长的 U 形粗铁线,一眼看出是专门设计用来提起这沉重铁锅的把手。揭开锅盖,内里因潮湿而漆黑如墨,熠熠生辉。伸手触摸,只觉洁净无比,除却水渍,抚过锅面的手指并未沾染任何他物。
再审视桶中之水,虽仅余半桶,但清澈透明,毫无杂质。陆四月未作他想,便提起桶,向椰子锅中倒入半锅水。继而,她拿起先前所发现的红薯竹筐,挑出近半数红薯投入锅中,借锅中之水,仔细洗涤红薯。正当寻觅适宜容器以盛洗好之红薯时,无意间仰头,瞥见之前放置红薯的木架顶层,有几个大小各异竹编的盘子,盘子旁边还有一块切菜板子和一把铁质菜刀。陆四月选出一个大小适中的竹盘把洗好红薯尽数盛出,脏水倒掉又重新注入干净的水,反复清洗了三次才作罢。最后把清洗好的红薯放入锅中,添入准备水再盖上盖子放在灶边备用。
接下来便是最重要生火环节,但对于陆四月而言,这完全不在话下。要知道,她可是自小就在新农村中成长起来的。在那个时候,虽然农村的多数时光都依靠方便快捷的煤气,但每逢寒冬腊月,人们依旧常常会选择烧柴烧炭这种传统方式来取暖。果不其然,还不到五分钟的工夫,只见灶膛内已然燃起了熊熊烈焰。陆四月见状,手脚麻利地将铁锅稳稳当当地提至灶台上。
由于长时间蹲着,陆四月那双脚早已感到疲惫不堪。她不禁心生疑惑:这家里面怎么连张桌子、凳子都没有呢?难道原来住在这里的主人平日里都是站着吃饭不成?带着满心的好奇与不解,陆四月开始在屋内屋外仔细搜寻起来。一番寻觅过后,一无所获。不过在一个角落里,她意外发现几块看似原本用于建造房屋剩下的木板以及一些已经生锈铁钉。心想:“考验自已动手能力的时候到了。”
陆四月仔细地在一堆木板中挑选着,终于,她的目光停留在了一块看起来颇为合适的木板上。这块木板长度大约有 60 厘米,宽度则在 30 厘米左右,厚度大概在 7 到 8 厘米之间。它的表面略显粗糙,但整体质地还算不错。选好木板后,陆四月又从一个小盒子里拿出了四根钉子,将它们整齐地放在一旁备用。接着,她来到灶台前,弯下腰,小心翼翼地往灶膛里面添入了两根相对较大的柴火。做完这些准备工作,陆四月扛起那把沉甸甸的斧头朝着柴棚走去。
到柴棚后她将手中物件放置于一旁。紧接着,双眸开始迅速扫视着眼前的柴堆,片刻之后,她选中了看上去笔直挺拔,粗细恰到好处的圆木。抽出原木后陆四月仔细地比划着木材,量出自已需要的尺寸并且做好记号,便拿起斧头然后开始挥动斧头,一下、两下、三下……这圆木看起来不算很大,但实际砍起来却很费劲,进展十分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