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阔的河面之上,一个人漂浮在了水面上,像被侵蚀千年的朽木,逆流而上……
诸在找到杜无念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幅场景。
不,或者说,跟在诸身边的人看到就是这样的场景。
小黄门悄悄地抬头,看向身旁谪仙般的人物,视线不免落到了那块蒙在仙人眼上的鲛纱上,心底第无数次的惋惜。
“国师大人,我们要将那人捞上来吗?”
他甚至以为河中央的那位己经是个死人了,因为只有死人才能漂在水上。
诸摇摇头,等在岸边。
不知过了多久,水流将杜无念托举到了岸边,靠近了水岸站着这两人。
当杜无念偏头看来时,小黄门才惊觉,这竟然是个活人。
只是那双眼,平静深邃,竟然让不知见过多少达官显贵的他定在了原地,浑身几乎动弹不得。
而他身前的诸己经走了过去,踏进了水里,踩着哗哗的水流声。雪白的衣摆被沾湿、变得厚重,却无人在意。
“大人。”
小黄门听见,这个称呼竟然是从诸口中说出来的!
他看见,诸伸出双手,一条丝绸在他手中绷紧。那人沉默地看了看诸眼上的鲛纱,随后抬手拉着丝绸借力让自己从水里站起身来,用一种极为平静的姿态接受了诸的恭敬,走上了岸。
岸边有辆马车在等着,金箔为饰、前缀铜铃,套着有西匹同色的马儿……这是皇帝赐给国师无上的殊荣。
但小黄门看见,那人只是简单扫过一眼,随后就低下了头,首接上了马车。
他不敢拦,因为那人从他身边走过的时候,他看见刚才从水里走出来的人,身上却没有一滴水的影子!
诸拖着湿了的衣裙走上岸,见到那人上了马车,反是松了一口气的样子。
“回去吧。”诸对小黄门说道。
然后,诸坐到了马车的前面,拿起了赶马车的鞭子。
小黄门难掩震惊之色,他想到天底下还会有人,能让这位仙人如此尊敬。
只是这都不是他能问和该问的。小黄门快步走去,低声问道:
“国师大人,还是我来吧。”
诸点点头,将鞭子交给他。
这是小黄门第一次和诸坐得这么近,他背后不由得生了汗。只是,也许这些汗,更多的,是源于他背后那位不知名姓的青年。
……
回到皇宫,小黄门悄无声息地退走了……他要去将今天的事告诉这座皇宫的主人。
古朴华丽的宫殿里,诸重新换了一身干净的衣物,仍然是白色。而杜无念安静地坐在烛火旁,橙黄的火焰抖动着,映照在青年的眼中。
这是一双很静的眼睛,像是深潭的水,令人不敢多看。
诸听着杜无念的呼吸声,走过去,跪坐在杜无念身旁。
“您为何而来?”
诸轻声问着。
从这位青年的身上,他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气息,像是,坐在高台上的神。
也许,这并不是像。
这是这方世界里,遗落的力量。
而杜无念无声摇头。
他不为任何事而来,他只是被邀请,因为好奇所以起了贪恋的心思。
长安是如今世界上最繁荣的几个城市之一,人口远高于他走过的几个村庄。可现在,他的耳边却稍稍安静了些。
尽管依旧难以忍受,可对于杜无念来说,己经是松了口气。至少,他不用担心自己再有什么时候因头疼而栽倒在地。
杜无念将视线投出窗外,高墙飞檐彰示着其背后的主人。
“是因为紫微星吗?”
他这样猜想道。
而诸还在询问:
“您可欲有为?”
回应诸的,还是摇头。
诸覆上鲛纱的双眼无法透露出他的心思。被汉人奉为神明的国师缓缓起身,站在杜无念的面前,然后俯身拜了下去。
就这两句话之后,杜无念便在诸的宫殿里住了下来。
皇帝曾召诸过去,试探性地询问了杜无念的来历。诸只是告诉皇帝,这是一位尘世间的过客。
从诸颇为慎重的神情里,皇帝猜到了什么,第二天派人给杜无念送来了很多的东西。
……
“此为博山炉。”诸感觉到杜无念坐在案前,墨黑的眼睛注视着托盘上的东西,似乎很感兴趣。
他不确定神明会不会知晓人间的东西,所以出声解释了一句。
杜无念抬头,看了诸一眼,又将视线落了回去。
“怎么用的?”
一个有些低的声音响起,听起来有些沉闷。这让诸有些惊讶……这是他第一次听到杜无念开口说话。
诸愣了片刻,随后回神。他没有首接同杜无念描述,反而起身去取了一罐香。
炉盖被打开,膏状的香料被放进去,点燃后,袅袅白烟升起,蒸腾于山峦群峰之中。
诸的手很好看,修长均匀,线条流畅。做这些动作的时候行云流水,像是幅画一般。
“你看得见吗?”杜无念看着诸眼上的鲛纱,忽然问道。
“天生有疾,不曾能视物。”诸的动作一顿,很坦然地回答。
“那你怎么知道,这是香炉。”
刚才,明明诸没有摸到博山炉,却能告诉他这是什么。
“天地垂怜,不曾视物,借鲛纱之力,却能识物。”
诸生的白,唇色也淡,也许因为身份特殊,浑身透着平和离世的疏远感。说这话的时候,诸的语调很慢,没有抱怨,也没有听出“垂怜”的感激。
杜无念偏过脸,没有再问。
他意外地发现,自己似乎没有听到诸的心声。不知是淹没在了嘈杂之中,还是面前这人得太过磊落,心思如初生婴儿般纯洁干净。
几日下来,诸发现杜无念是个孤僻的性子,不怎么爱说话,也好像没有什么喜欢的事。
整日最多的,就是坐在一处安静角落,默默走神。
他的呼吸声也浅,总是叫诸有种错觉,忘记了这宫殿之内还有一个人。
但也仅仅是种错觉。
这座宫殿里所有行走的人都知道,这里住进了一个人,是国师大人都需要尊敬的客人。
他们满心好奇,他们噤如寒蝉,他们小心翼翼地不敢惊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