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宁折不弯,敲登闻鼓
登闻鼓响起时,乾帝正在皇后宫中用膳。
沉闷的鼓声已经许久没响过了,乾帝眼皮子跳了跳,有些心神不宁。
“李公公。”他唤了一声。
李公公躬身上前。无须帝王说明,他便了然于心。“奴婢这便派人去询问。”
乾帝没了胃口,索性起身要回御书房。
皇帝好不容易来一趟,皇后还有好些话要对帝王说,结果却被登闻鼓给打断,脸色有些不虞。可登闻鼓响起说明有大事发生,她根本不敢阻难,只得将帝王送到宫门口,目送他远去。
“去查,是何人击鼓。”皇后神色不耐地吩咐。
她倒要看看是谁搅了她的好事。
宫女领命而去,半个时辰后急匆匆地回来禀报。“听说是进京赶考的举子,质疑科举成绩作假。”
皇后眉头紧蹙,脸上的不耐大于震惊。
这一届的举子出息了啊,都敢不要命地敲登闻鼓了!
那鼓是那么好敲的吗?
他们那种文弱书生,真的能承受得住五十廷杖?
登闻鼓能上达天听不错,但不是随便能敲的。首先,你得有敲鼓的理由。其次,上告之前需先挨一顿板子。能扛得住这五十下,剩下一口气,便能面见君王。
扛不住死掉了?不好意思,那么先前的一切都白忙活了。
“娘娘,真要闹起来,会不会影响国公府的几位公子?”贴身侍女小心翼翼地提了一嘴。
皇后娘娘出身谢家,正是镇国公的嫡长女。
今年春闱,镇国公府有两位公子下场,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皇后娘娘握着的拳头紧了紧,而后又松开。“他们的功课陛下亲自考教过,皆是赞不绝口。即便是有人舞弊,也影响不到他们!”
“娘娘说的是,是奴婢多虑了。”侍女赶忙认错。
不过,侍女的话倒是提醒了皇后娘娘。此次上榜的青年才俊有不少投到了国公府和太子门下,这些人入朝为官对太子是一大助力。
想要将这些人收为己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皇后不想之前的努力都白费就必须尽量保住这些人。等到他们步入朝堂,势必会对太子感恩戴德。
皇后娘娘想到这里,立刻叫来心腹低声耳语了几句。
与此同时,敲登闻鼓的书生已经被带到了一旁行刑。
板子打下来的那一下,他视死如归,即便是疼入骨髓也没有叫喊出声。
“行刑的可是禁军,那一板子下去能要半条命!他竟然一声不哼,可见是条汉子!”
“听说是要状告官员收受贿赂,叫别人顶替了他的名次......”
“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光宗耀祖,鱼跃龙门。换做是我,被人替了我也不甘心!”
在一旁看热闹的围观群众又惊又怕,却也对他充满了敬意。
十个板子下去,书生的后背已经隐隐有血渍渗出,看起来十分可怖。
可见禁军丝毫没有因为他是书生就心慈手软。
书生额头上布满了汗珠,一张脸因为疼痛变得煞白如雪,任谁见了这一幕都要撇开头不忍心看。
“尹兄,你这是何苦!”城门外,一个同样做书生装扮的年轻男子见到他的惨状,急得双眼通红。
他亦是落榜的举子之一,在徽州颇有才名。
揭榜那日,他们满怀信心的去看榜,却发现上面没有自己的名字,都露出了错愕的表情。起初,他们还以为是发挥得不好,没能入了考官们的眼这才落榜。
可越往下看越觉得不对劲。
凭什么那些整日花天酒地的人能上榜,他们却落榜?而且,和他有着相同遭遇的人还不少。
他们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穷苦出身,没能投一个好胎。
于是,几人商量之下,便开始搜集证据。那些人平时都去了哪里,见了什么人,看了什么书,写过什么文章,笔迹如何。
这些通通都有迹可循。
毕竟,为了春闱大多数举子都会提前一年半载到京都,一来是适应新环境,二来京都人才济济,方便互相切磋,共同进步。还有一些会钻营的会拿着写好的文章四处拜师,若能入了某位官员的眼,得到一些指点,便能受益匪浅。
半年时间,足够留下不少线索。
举子们经常去的地方,无非就是各种诗会和各大茶楼酒肆。那里消息最为灵通,偶尔还会举办一些赛事。但凡有点真材实料的都能通过这些赛事崭露头角,为人所熟知。
等搜集完了证据后,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有人作弊。
尤其是薛韫,赵荣等人,要学问没学问,人品还极其恶劣。试问,这种不学无术,偷奸耍滑之辈,如何能赢得了他们?
想想就不服气。
可面对真相,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去告官的。
“即便这就是真相,那又如何?自古以来,官官相护,这里头还可能牵扯到皇亲国戚。试问偌大一个京都,又有谁能替咱们这些平头百姓伸冤?”
“薛韫几人本就身家雄厚,又早早投靠了权臣门下。就算证据确凿,咱们也斗不过那些人......”
有人沮丧地灌着酒,想着只要醉了就不会痛苦。
但偏偏,就有这么一个人,他忍不下这口气。
这个书生姓尹,名珩,苏州人士。祖上曾辉煌过,出了好几个二品大员。奈何被奸臣诬陷,一朝被打回原形。最终,尹家的祖先们心灰意冷,举家搬离了京都,回了苏州老宅。
尹珩有着祖传的骨气,打小就是个宁折不弯的性子。
得知落榜的真相,他怎么都咽不下这口气。
“尹兄,想要告御状何其艰难,若没有人引荐,你连皇上的面都见不到!”
“这件事若是闹大了,怕是有人会怀恨在心,到时候可就不仅仅是名落孙山,怕是连命都没了!”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次不中还有下次,何苦跟他们拼命?”
“尹兄,三思啊!”
他不顾其他人的阻拦,执意写了状纸,要告御状。“京都衙门不敢接状纸,那我便告到御前。陛下乃明君,想来会还咱们一个公道!”
“没有人引荐,我就去敲登闻鼓!只要登闻鼓一响,陛下自然会见我!”
尹珩带着一身傲骨,急急地就冲向了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