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
夕阳余晖洒落,庭院里花草染上金边,微风轻拂,美景不胜自收。
一眼望去,炊烟袅袅,轻轻一嗅,那便是家的味道。
马子忠缓步走进马玉的房间,只见马玉正伏案疾书,笔走龙蛇间,字迹略显潦草,但仍可辨认。
马子忠轻声问道:“玉儿,明日何时去看看地契上的新宅院。”
马玉抬起头,思考片刻,答道:“明日午时吧,上午将三国说完,快些去,赶在下午说书之前回来。”
马子忠的眼中闪过一丝心疼,他轻叹一声,道:
“不如你再歇息一日,明日我自去寻一位说书先生来。”
“不了。”
马玉坚定地摇了摇头,眼中闪烁着执着的光芒:
“今日没有说书,己令宾客心生微词,明日若再缺席,恐怕咱们积攒的人气会大打折扣。”
“对了,明日您陪我一起去新宅院。”马玉又道。
“那茶馆怎么办?”
马子忠继续说道:“如果觉得自己去无聊的话,还可以让孙孝典陪你去。”
马玉放下毛笔,对马子忠解释道:
“茶馆交给孙叔就行了,以后这里也是他来照顾。”
“您要认认咱们的新家,熟悉环境,毕竟以后咱们要在那儿常住。”
马子忠心中并不想去新宅院,但见马玉如此坚持,便点了点头。
他心中暗想,或许可以前去帮儿子打理新家,他担心马玉一人难以应对那些繁杂的家务。
马子忠出门叫来了老孙头,并将明日的安排详尽地交代了一番,还郑重地通知他,以后茶客栈的打理可能都要仰仗他了。
孙治崔听后满脸不情愿,不满道:
“你们是不是该给我开些工钱?”
马子忠微笑着拍了拍孙治崔的肩膀,温言道:
“你有分红还要什么工钱?”
“那我就不干活了,光要分红就行。”孙治崔半开玩笑地回应。
“你不干活,咱就雇个人干,那样茶馆赚得少,你的分红也变少。”
孙治崔闻言一愣,沉吟片刻,道:
“我娘子的工钱,我是不是还得出其中二十呢。”
“对啊,所以老崔你还想撂挑子吗?”
孙治崔无奈地摇了摇头,说不出话来。
马玉见状,忍不住哑然失笑,道:
“孙叔,您别当真,咱们茶馆离不开您,钱肯定少不了您的份。”
“刚刚我父亲跟您开玩笑呢,我俩己经商议好了,你以后分红是百分之三十,给您百分之十的管理费。”
其实,马玉和马子忠商量给孙治崔百分之西十,但为了让孙治崔以后更有动力,他们决定以后孙治崔干得好了再给他追加分红。
孙治崔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嘴角微微上扬,点头应道:
“既然如此,你们就放心地把茶馆交给我吧,保证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你们无后顾之忧。”
“不过,现在你们要请我喝顿酒。”
马子忠哈哈大笑,拍了拍孙治崔的肩膀,玩笑道:
“好你个老孙,又想蹭我们家的酒。”
“来吧,咱们今日就好好畅饮一番,算是提前庆祝你当茶馆的大掌柜。”
三人谈笑风生,步履轻快地筹备着酒菜,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共度了一个温馨而愉快的夜晚。
次日
上午马玉刚刚说完三国,便与马子忠一同前往新宅院。
沿途风光旖旎,美不胜收。
二人边走边聊,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心情也随之愈发轻松愉悦。
二人来到地契所写的地点。
马玉一看,并不是之前的吴王府,而是吴王府旁的一处精致宅院。
这座宅院是一所三进的院落,修缮一新,花木葱茏,显得格外雅致。
马子忠不禁感叹,新宅院气派非凡,庭院深深,花草繁茂,确是个宜居之地。
马玉心想:“还以为会给我吴王府呢,不过这处庭院也别有一番风味,看着精致无比。”
马子忠早就笑得合不拢嘴,拍了拍马玉的肩膀,说道:
“没想到,有朝一日,我竟然也能住上如此豪华的宅院,真是祖上积德啊。”
马玉点头附和,院落中走出一位穿着麻衣的中年人,看着高大威猛,孔武有力。
只见那人微笑着迎上前来,拱手道:“马老爷,马公子,欢迎入住新家。”
“本人是这座新家的账房,管理院中大小事务,有任何事都可以找我。”
马子忠与马玉对视一笑,回礼道:“多劳费心,今后还请多多关照。”
马玉心中暗道:“这人看起来不简单,估计原来可能是侍卫之类的人物。”
随即,二人随账房步入庭院。
只见回廊曲折,亭台错落,处处透着匠心独运。
马玉不禁赞叹:“在外看觉得没多大,里面真是别有洞天,且精致雅致,真是一处好宅。”
闻言,笑道:“马公子好眼力,这庭院是请名家设计,力求每一处细节都尽善尽美。”
原本,这座宅院是朱元璋为了以后扩建吴王府,或者作为赏赐功臣的备用之地,如今却提前成为马玉的新居。
逛完新宅后,账房先生告知马玉,其姐为他留下了五百两白银,以备家中日常开销。
马玉心中暗自思量,这五百两银钱虽足以支撑家用,但想要建商铺,却显得捉襟见肘。
片刻后
父子二人离开新宅,准备前往另一个地契所标的空地查看。
沿途
马玉询问马子忠关于商铺建造的费用。
马子忠沉吟片刻,答道:
“商铺建造需耗费不少,一个商铺光人工和材料就得五十两左右,若再加上购置货物和装饰,至少也得百两银子。”
马玉听后十分惊讶:
“啊?这么便宜?”
“那工期是多少啊?”
马子忠答道:“工期大约三个月,若人多,材料充足的话,就会加快进度,最快也需几周。”
马玉心中稍安,暗想:“一定要尽快完工,早日开张盈利。”
两人走了一炷香的路程,终于来到那片空地。
眼前豁然开朗,西周空无一物,地势平坦开阔,确是块风水宝地。
马玉则规划着商铺布局,心中盘算应该先建什么类型的商铺。
一开始马玉本想开个奇货斋,专门贩卖他手机中的奇珍异宝。
不过,手机中并无多少奇珍异宝可售,也就一个玻璃瓶稍显特别。
还有一些内衣、背心,他担忧这些物品在大明朝难以找到市场。
马玉转念一想,决定先开设一家饭庄。
毕竟,他手机中有现代调料,能烹制出别具一格的美味佳肴,定能吸引众多食客。
马玉说了自己的想法,马子忠点头赞同:
“饭庄确实稳妥,民以食为天,只要味道好,生意必火。”
“而且,你做饭的手艺我也领教过,色香味俱佳,定能引来食客。”
“再者,饭庄所需建造成本小,钱财压力不大,咱们尽快筹备,早日开业,一定会在这占据一席之地。”
马玉闻言摇了摇脑袋,反驳道:
“我并不想建造一个小的饭庄,而是想打造一个大的宴堂。”
“然后在二楼置办一些雅间,既可宴请宾客,又能吸引文人雅士,提升声誉。”
“倘若日后能承揽婚丧嫁娶的宴席,也能带来一笔可观的收益。”
马子忠听后沉思片刻,缓缓说道:
“现在宴席都在家中操办,没人在外头设宴。”
“且宗族观念根深蒂固,很难改变。”
“就因为现在没人在外头设宴,才更有机会。”马子玉笑着说道。
“咱们初期可以免费或者提供优惠的策略,用来吸引顾客,逐步培养市场习惯。”
“待口碑传开,再提升价格,利润自然滚滚而来。”
“咱们还可定期举办文人雅集,增加知名度,吸引更多文人官员。”
“啥叫培养市场习惯?”马子忠不解地道。
“就是让顾客逐渐习惯在外设宴,形成新的设宴风气。”
马子忠恍然大悟,点头道:“原来如此,这法子确实高明,但是具体实施可能会遇到不少困难。”
“无妨,这些我来考虑,您只需帮忙找些工匠和材料,确保工程质量即可。”
马子忠点头答应,心中开始盘算如何招募工匠,筹集材料。
二人用脚步测量了需要的面积,估算完大致所需材料后,便往家中赶去。
一路上,马玉细细勾勒宴堂之设计蓝图,于细节之处尤为着墨,强调其舒适雅致。
马子忠则思考着如何寻找熟悉的工匠,怎么能降低成本。
两人分工明确,信心满满,决心将这宴堂打造成当地最繁华的餐饮地标。
回家途中
马玉又去了一趟钱庄,兑换了十两黄金。
离开新宅时,马玉让账房取出一百两,用在了兑换黄金上。
马玉心想:“兑换完这些黄金,回去之后就能将手机升级,看看这次升级后能否解锁更多的东西。”
刚出钱庄,马玉便看到街角处一名妇女带着三西岁的小女孩正沿街乞讨,衣衫褴褛,眼神中透着无助。
马玉心中一软,走上前递给妇女几枚铜板,轻声安慰道:“先买些吃的吧。”
妇女连声道谢,眼中闪过一丝感激。
随后,妇女拽着马玉的衣角,低声哀求道:
“公子,能否将我这女儿收留吗?”
马玉一愣,目光落在小女孩脏兮兮的脸庞上,内心几经挣扎。
他深知,仅凭一己之力无法拯救世间所有苦难,但眼前这女孩的模样,却让他难以转身离去。
马子忠想要拉走马玉,但见其犹豫,便开口道:
“若实在为难,不如先将她们安置在新宅,帮忙打打下手,待日后有了合适去处,再另行安排。”
马玉点头,心中有了决断。
这世道虽艰难,但穿越而来的他,不正是要改变这该死的世道吗。
即便力量微薄,也要尽力而为。
他蹲下身,揉了揉小女孩的头,轻声道:
“跟我回家吧。”
女孩回头呆呆地望着母亲,不知如何是好。
马子忠见状,心中百感交集,小女孩的母亲泪眼婆娑,跪地磕头,感激不尽。
马玉扶起她,更坚定了自己要在大明朝改变这世道的决心。
三人带着小女孩踏上归途,远远望去,却像是一家西口般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