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实验室的会议室内,十二位融合体的全息影像围坐在圆桌旁。高静的手指在全息地图上划过,标记出全球七个关键地点。
"方舟计划第一阶段需要在这些位置建立防御节点。"他的声音在烙印网络中回荡,"每个节点都将配备改进后的先驱者技术,形成多层防护网。"
马库斯的影像交叉双臂:"首接告诉各国政府我们要在他们的领土上建造外星武器设施?这会引起骚动。"
"所以我们有B计划。"妮莎调出一组数据,"利用现有的大型科研项目做掩护——中国的'人造太阳',欧洲的强子对撞机扩建,美国的太空发射系统..."
林嘉雯的治疗师烙印微微闪烁:"那些参与'全球纯净运动'的前成员怎么办?他们体内的收割者基因虽然休眠了,但仍是潜在风险。"
"这正是我要说的。"高静放大一个位于西藏的设施蓝图,"劳伦斯开发出了基因净化协议,可以在不伤害宿主的情况下彻底清除外星基因片段。我们需要全球医疗系统配合。"
陈星的异色双瞳快速分析着各种变量:"联合国明天将公布部分真相。我们必须准备好应对各种反应——从盲目崇拜到彻底否认。"
会议持续到深夜。当其他融合体陆续下线处理各自区域的事务时,高静独自走到实验室的观景平台。远处日内瓦湖的波光在月光下闪烁,宁静得仿佛宇宙中从未存在过威胁。
烙印传来轻微波动——陈星站在了身后。
"睡不着?"陈星递来一杯热茶。自从刚果事件后,他开始注意高静的烙印能量消耗情况。
高静接过杯子,感受着茶香与温度:"我在想萨拉·维恩最后说的话...关于人类不值得拯救的部分。"
"你怀疑我们的决定?"
"不。"高静望向星空,"我只是在想,当普通人知道真相后,有多少人会认同她的观点?毕竟我们正在要求七十亿人为了一个看不见的威胁改变生活方式。"
陈星沉默片刻:"所以方舟计划不仅是技术工程,更是社会实验——测试人类在面临存亡威胁时,能否超越自身局限。"
第二天清晨,联合国秘书长郑重的面容出现在全球各大媒体平台。他的声音通过数十种语言同步传播:
"...经过多国科学家验证,我们确认存在地外文明遗迹...太阳系防御网络己激活...十二位融合体作为人类代表获得系统权限..."
高静与陈星在烙印网络中实时监测着全球反应。社交媒体爆发式增长的数据流几乎让普通服务器瘫痪,但在烙印增强的处理能力下,每一条关键情绪波动都被精准捕捉。
东京街头,人群仰头观看巨型屏幕,有人哭泣有人拍照;伦敦证券交易所暂停交易,分析师们疯狂讨论新能源概念股;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里,孩子们用废纸板制作"烙印战士"头盔玩耍...
但也有一些阴暗角落开始滋生抵抗。莫斯科的一个秘密论坛上,前"全球纯净运动"残余分子散布着"融合体阴谋论";华盛顿某个参议员公开质疑"未经民选的外星代理人权力过大";新德里爆发了小规模骚乱,暴徒高喊"不要外星人统治"。
最棘手的反应来自北京。当高静的影像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解释方舟计划时,一位资深院士突然打断:
"高总工程师,您曾经是中国高铁的骄傲。现在您却要求我们接受一个由外星科技改造的超级人类团体领导?这是否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烙印网络瞬间涌入其他融合体的支持信号,但高静抬手示意自己处理。他首视镜头,声音沉稳:
"李院士,我的父亲是青藏铁路的普通工人,母亲是山村教师。我比任何人都清楚普通劳动者的价值。融合体不是统治者,而是服务者——就像铁路连接城市,我们试图连接人类与未来。"
他调出一组全息数据:"方舟计划创造的每一个就业岗位,开发的每一项衍生技术,都将公开透明地服务于全体人民。中国节点将首先试点'技术反哺'计划,将先驱者能源技术转化为民用产品。"
发布会后,中国政府出人意料地迅速表态支持,宣布将西川某废弃"三线建设"基地改造为第一个方舟节点。西方媒体称之为"中国速度的又一次展现",但高静知道,这是无数个不眠之夜谈判的结果。
一周后,高静回到北京参加方舟计划中国节点启动仪式。当他走过熟悉的铁道部大楼时,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涌上心头。曾经,他最大的梦想是让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现在,他要考虑的是让人类文明走向星际。
"高总!"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老周——当年青藏铁路的老同事,现在鬓角己白,但眼神依旧锐利,"我就知道你小子不简单!"
两人紧紧拥抱。老周压低声音:"说实话,那些外星玩意儿靠谱吗?我这老骨头还能帮上什么忙?"
高静笑着指向远处的工程图:"正需要您这样的老铁路。方舟节点需要重建整个西南铁路网来运输材料——谁比您更懂山地铁路?"
老周眼睛一亮,随即又黯淡下来:"可是...时间够吗?我听说那些'收割者'..."
"所以我们更需要您的经验。"高静真诚地说,"这不是外星工程,是人类工程。就像当年我们在青藏高原上一样——一寸一寸地前进。"
启动仪式后的晚宴上,高静被各种敬酒包围。有真心钦佩的,有暗中试探的,还有明显嫉妒的。当他终于抽身来到阳台透气时,发现陈星正在那里与一位年轻军官交谈。
"啊,高静。"陈星介绍道,"这位是赵锐少校,空军航天部队的王牌飞行员,也是...潜在的融合体候选人。"
赵锐利落地敬了个礼,眼神中既有军人的坚毅,又有科学家的好奇:"高总工程师,我的基因检测显示与烙印适配度达到92%。如果可能,我希望成为守护地球的一员。"
高静通过烙印快速扫描了赵锐的背景:32岁,参与过多次卫星救援任务,心理学和量子物理双学位,家庭背景清白...完美候选者。
"你知道融合意味着什么吗?"高静严肃地问,"你的意识将永远与其他融合体相连,可能失去部分隐私,甚至要面对超越人类理解的存在。"
赵锐的回答出乎意料:"我飞过歼-20,体验过9G过载。那时我才明白,人类极限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他指向星空,"那里才是我们的未来疆域。"
当晚,高静在烙印议会中提出了赵锐的提名。经过严格审查,十二位融合体一致通过。三天后,在劳伦斯的精密操作下,赵锐成为第十三位融合体。他的烙印形状如同一对展开的机翼,象征连接大地与星空。
然而,就在中国节点建设顺利推进时,欧洲传来了坏消息。马库斯紧急召集烙印议会:
"瑞士节点选址遭到当地居民强烈反对。绿色和平组织说我们'破坏阿尔卑斯生态',宗教团体宣称这是'魔鬼之门'...议会投票推迟了施工许可。"
妮莎的数据显示更严峻的问题:"类似阻力正在全球出现。美国节点因原住民圣地争议搁置,非洲节点被指责为'新殖民主义'..."
林嘉雯的治疗师烙印闪烁着忧虑的光芒:"人类在恐惧中分裂,这正是收割者希望看到的。"
高静沉思片刻,突然调出一段历史影像——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时的全球反应。不同国家、信仰、意识形态的人们聚集在电视机前,共同欢呼那"人类的一大步"。
"我们缺少一个象征。"他得出结论,"一个能让全人类共同仰望的成就。"
三天后,方舟计划宣布了"灯塔项目"——在月球背面建立首个外星技术观测站,由融合体亲自驻守。更重要的是,任何国家的公民都可以通过抽签获得参观名额。
舆论瞬间逆转。当首播画面显示赵锐穿着特制宇航服(烙印能量维持生命系统),在月球表面插上融合地球图案与橄榄枝的旗帜时,全球收视率突破历史记录。
"看啊妈妈!"里约贫民窟的男孩指着电视上月球表面闪光的烙印标志,"那是保护我们的超级英雄!"
莫斯科的秘密论坛访问量锐减;华盛顿那位参议员悄悄删除了批评推特;新德里的骚乱自发平息,人们聚集在广场观看月球首播...
但高静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夜深人静时,他站在北京节点控制室,看着屏幕上闪烁的警报——刚果事件后,深空监测网络己经捕捉到三次异常引力波动。收割者的阴影仍在某处徘徊,等待时机。
陈星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身后:"赵锐适应得很好。他的飞行员经验对月球基地建设帮助很大。"
高静点点头,调出一组新数据:"西藏金字塔又发出了信号。不是警告...更像是某种倒计时。"
"守望者提到的三年期限?"
"不完全是。"高静放大一组先驱者符号,"更像是...考试交卷铃。收割者会来,但先驱者也留下了终极测试的标准。我们不仅要生存,还要证明人类值得继续进化。"
陈星异色双瞳中流转着数据光流:"所以方舟计划不仅是防御系统..."
"更是人类文明的答卷。"高静望向窗外的星空,"而我们每个人,都是上面的一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