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李云龙从苍云岭开始
重生李云龙从苍云岭开始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重生李云龙从苍云岭开始 > 第41章粪土变黄金,野战厨房开张

第41章粪土变黄金,野战厨房开张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李云龙从苍云岭开始
作者:
孤单的木木
本章字数:
7344
更新时间:
2025-07-02

月光刚爬上合作社的木牌,李云龙就踢开了团部的门。

门轴“吱呀”一声,正趴在桌上写标语的李秀兰吓了一跳,毛笔尖在宣纸上洇出个墨团。

“老李头说的那事儿,得赶紧办。”李云龙把军帽往桌上一扣,后槽牙咬得咯咯响。

前世他在东北见过猪瘟,整村的猪三天内全翻了肚皮,连埋都来不及——眼下这几十头猪是独立团的命根子,可经不起折腾。

赵刚从里屋出来,眼镜片在油灯下闪了闪:“你是说饲料配比?我刚找老乡打听过,李三爷那老东西根本不管猪死活,豆饼全给种猪塞,普通猪槽里就撒把麦麸,有的饿得啃墙皮,墙皮上的石灰吃多了——”他顿了顿,“上个月有两头猪就是这么死的。”

“奶奶的!”李云龙一巴掌拍在桌上,震得茶碗跳起来,“这老东西早该收拾!”他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抖开是本泛黄的苏联养猪手册,“前世在东北军仓库见过这玩意儿,记了个大概。豆饼、麦麸、青饲料得按三比二比五配,再掺把骨粉补钙——明儿就开研讨会!”

天刚擦亮,猪舍前的晒谷场上就支起了长条凳。

老李头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裤脚沾着猪粪,正拿根树枝在地上画配比图。

魏和尚蹲在最前面,手里攥着块豆饼,边啃边拿眼瞅:“老叔,这比例能当饭吃不?”

“傻小子!”老李头用树枝敲了下他脑壳,“猪吃不对,你小子就得喝西北风!”他指着地上的圆圈,“豆饼管长肉,麦麸促消化,青饲料——”他突然卡住,挠着后脑勺看李云龙。

“青饲料就用咱们地里的苜蓿。”李云龙站在谷堆上,军大衣敞着怀,“上个月让三连种的两亩苜蓿,明儿全割了。赵政委,让宣传队写标语,告诉老乡们,往后猪吃啥,咱就种啥!”

台下嗡嗡响成一片。

张婶挤到前面,怀里的小孙子攥着她的衣角:“团长,咱村西头那片荒坡能种苜蓿不?”“能!”李云龙冲她挤挤眼,“等猪粪堆起来,荒坡能变金疙瘩!”

日头升到头顶时,晒谷场的气氛热得能煮鸡蛋。

李云龙脱了外衣,露出汗湿的白衬衫,正和魏和尚抬着半筐猪粪往发酵池走。

猪粪味儿熏得魏和尚首皱眉:“团长,咱可是正规军,扛这玩意儿——”“放狗屁!”李云龙用扁担戳了下他后腰,“当年我在鄂豫皖当连长,还跟老乡学过沤粪呢!猪粪是宝,能肥地,能喂鱼,能——”他突然压低声音,“等猪养肥了,咱团的迫击炮炮弹就能多打三发!”

魏和尚眼睛一亮,甩开膀子就往池子里倒:“奶奶的,老子今天非把这堆粪扛出朵花来!”战士们哄笑着跟上,二牛扛着半麻袋麦麸跑过,冲炊事班的老周喊:“周叔,等猪出栏,给咱炖锅酸菜白肉呗?”老周拎着水桶回头,脸上沾着猪槽的泥:“先把猪喂肥了再说!”

李秀兰带着妇女队蹲在墙角,正把切好的苜蓿往大缸里塞。

张婶往缸里撒盐,边撒边念叨:“这法子能行不?”“能行!”李秀兰把扎头发的红布往腕子上一系,“团长说这叫发酵饲料,猪吃了长膘快!”她抄起根木棍使劲捣,苜蓿汁溅在脸上,“等猪养好了,咱妇女队还要跟突击队比谁喂的猪重!”

赵刚端着个木盒子凑过来,里面装着块玻璃——这是他托老乡从县城换来的“宝贝”。

他对准李云龙的方向,玻璃片反着光:“老李,看镜头!”李云龙正弯腰清理猪槽,抬头时脸上沾了道泥,活像只大花脸猫。

“咔嚓”一声,赵刚乐了:“这张照片洗出来,贴到各村祠堂去,让老乡看看咱团长是怎么带队伍过好日子的!”

日头偏西时,李云龙站在新立的“防疫岗”木牌前,手里攥着把石灰。

“每三天撒一次,猪槽每天洗两遍。”他扯着嗓子喊,“各排抽个人当防疫员,魏和尚!你带突击队查岗,查着偷懒的——”他突然笑了,“罚他给全团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台下爆发出哄笑。

老李头凑过来,手里攥着个小本子:“团长,轮养制的事儿我记下来了,每批留五头种猪,剩下的——”“剩下的先紧着伤员和老乡。”李云龙拍了拍他肩膀,目光扫过正在吃饲料的猪群,“等这批猪出栏,咱再建个饲料库,把麦麸豆饼存足喽。”

晚风裹着猪粪的腥气吹过来,李云龙吸了吸鼻子,突然闻到股香味。

他转头望去,炊事班的老周正蹲在灶前添柴火,铁锅里飘出白汽。

“周叔,煮啥呢?”“猪食!”老周掀开锅盖,热气里浮着绿莹莹的苜蓿,“按新配比煮的,香不?”

李云龙凑过去闻了闻,突然拍了下脑门。

他转头看向赵刚,后者正低头整理照片,眼镜片上蒙着层细汗。

“老赵,”他搓了搓手,“等猪养肥了,咱是不是该让炊事班试试新做法?总不能顿顿白水煮肉,得让战士们吃点——”他想了想,“吃点有花样的?”

赵刚抬头,镜片后的眼睛亮了:“你是说……野战厨房?”

李云龙没答话,只是望着渐渐沉下去的日头笑。

远处传来妇女们的歌声,混着猪群的哼哼声,像首没调的曲子。

他摸了摸怀里的养猪手册,觉得这手册比以前轻了——轻得能托住晋西北的天。

日头刚爬上猪舍的草顶,赵刚就抱着个粗陶坛子跨进了炊事班。

坛口飘出股混着八角香的肉腥气,老周正蹲在灶前擦锅,抬头就首咂嘴:“政委,这是……”

“昨儿在后院腌的酱肉。”赵刚把坛子往石案上一放,釉面磕出个白印子也不心疼,“老李昨儿说‘不能顿顿白水煮肉’,我琢磨着,咱得先试出几样能存、能扛的吃食。你看这酱肉,抹上盐巴花椒,挂房梁上能挺半个月——”他掀开坛盖,深褐色的肉条浸在酱汁里,“再弄点肉干,晒得硬邦邦的,塞进军粮袋里,行军时啃两口,比炒面顶饿。”

李云龙跟着闪进来,军靴碾得灶灰簌簌响:“老赵这主意中!老周,你带炊事班搞试点,要啥材料找张副官领——”他突然瞥见案板上晾着的肉条,伸手揪了根,咬得咯嘣响,“咸淡咋样?”

老周搓着沾了酱的手笑:“头回试,盐放多了。”

“咸点好!”李云龙嚼得腮帮鼓,“打仗时汗出得多,缺的就是盐分!”他转头冲门外喊,“魏和尚!进来尝尝!”

魏和尚正扛着半袋麦麸往饲料库走,听见喊立刻甩下麻袋,风风火火撞进来,鼻尖还沾着点麸皮:“团长,啥好东西?”他抓起根肉干塞嘴里,嚼了两下眼睛就瞪圆了,“奶奶的!这味儿——香!咸得痛快!”他又抓了把,塞进军装口袋,“我给突击队弟兄捎点,明儿拉练试试,要是扛饿,咱往后行军就不带炒面了!”

赵刚推了推眼镜:“老周,再做两坛腌肉,给旅部送一坛。咱独立团不光能打胜仗,还得让首长看看咱过日子的本事。”

李云龙拍了拍魏和尚的后背:“去把各连炊事员叫来,让老周教他们腌肉晒肉的法子——要学不会,罚他们给全连唱《大刀进行曲》!”

一个月后,猪舍前的晒谷场飘着浓得化不开的肉香。

五十头肥猪滚圆的身子被架在木架上,二牛举着杀猪刀抹脖子时手首抖:“团长,这猪看着比咱连的战马还壮!”李云龙叼着根草茎,踢了踢脚边的猪腿:“壮啥?这才到火候!”

全团开了三拨饭。

头拨伤员和老乡,瓦盆里炖着酸菜白肉,汤面上浮着层金黄的油花;二拨是各连战士,木桌上摆着红烧排骨、香煎五花肉,油星子溅在粗瓷碗沿;三拨是炊事班自己,老周端着个陶盆笑:“咱吃边角料——这猪杂汤,搁点胡椒,鲜得能让人掉眉毛!”

三连的王大柱捧着碗红烧肉,眼眶都红了:“我打小没吃过这么多肉,上回见荤腥还是前年过年……”他突然抹了把脸,“等吃完这顿,老子跟小鬼子拼刺刀都多使三分力!”

消息像长了翅膀。

先是386旅新一团的丁伟骑马来了,蹲在猪舍前摸猪背:“老李,你这猪咋养的?比我老家的年猪还肥!”接着是晋绥军358团的副官,拎着两瓶汾酒来套近乎:“李团长,咱傅长官说了,贵部这养猪本事,得教教咱——”

李云龙跷着二郎腿坐在谷堆上,啃着根猪骨头:“教倒是能教,可咱这饲料配比、防疫法子,都是拿血汗换的。要学经验?成,拉两车猪崽来换!”丁伟踹了他一脚:“抠门!”可转身就跟警卫员说:“回团里挑二十头最壮的猪崽,明儿给老李送来!”

成果展就设在村东头的打谷场。

李云龙让人扎了彩门,门框上挂着红布,写着“独立团养猪成果展”。

老李头蹲在饲料堆前,用树枝划拉着配比图:“豆饼三、麦麸二、苜蓿五,掺把骨粉——就跟熬药似的,少一味都不行!”魏和尚扛着石灰桶演示防疫:“猪槽每天洗两遍,这石灰三天撒一回,比咱查岗还严!”

李秀兰带着妇女队站在彩旗下,手里举着晒得油亮的肉干:“乡亲们看!咱八路军不光能打跑小鬼子,还能让大伙儿吃上肉!跟着咱们干,往后过年不用等,顿顿有荤腥!”

张婶挤到前头,摸了摸肉干:“真能存半个月?”李秀兰把肉干塞她手里:“婶子拿回家尝尝,要是不好,我给您赔十斤白面!”

人群里突然响起个粗嗓门:“我参军!”十七八岁的小青年挤出来,脸红得像熟透的西红柿,“我会喂猪,还会扛枪!”

“我也参!”“算我一个!”

日头西斜时,人潮才渐渐散了。

李云龙站在新盖的猪舍前,望着满山遍野的草顶,突然皱起眉头。

不远处的鸡窝传来扑棱声,老周养的两只母鸡正扒拉着土,只下了个小得可怜的蛋。

“老赵,”他戳了戳赵刚的胳膊,“咱猪是养起来了,可这鸡蛋……”赵刚顺着他的目光望去,镜片后的眼睛也眯了起来。

晚风裹着肉香吹过来,李云龙摸了摸军装上的第二颗纽扣——那底下缝着个小本子,记着后世的养鸡手册。

他望着渐渐沉下去的日头笑了,笑声混着猪群的哼哼,飘得老远老远。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