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特贝应该是在1998年左右就开始看《聪明的投资人》这本书了,今天就想重温一下。
《聪明的投资人》的投资理念选不到成长股。
格雷厄姆的投资思想诞生于 1929 年大萧条的血色洗礼中。那场导致美股市值蒸发 89% 的灾难,让他深刻意识到传统投资逻辑的脆弱性。
早年格雷厄姆因杠杆投机濒临破产的经历,迫使他重新审视市场的本质:当股价暴跌至净资产的三分之一时,究竟是市场失灵还是价值重估?这种追问最终凝结成 “安全边际” 理论。
《聪明的投资人》对北方管道公司的案例分析,通过挖掘隐藏债券价值,格雷厄姆发现市场报价与企业真实资产的巨大鸿沟,最终推动价值回归。
《聪明的投资人》最核心的价值投资理念:“安全边际” 理论 —— 以显著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资产,为认知偏差预留缓冲空间。
他把参与者的非理性集体决策形象地描述成“市场先生”,将市场拟人化为情绪失控的交易者,其癫狂报价既是风险的源头,也是机会的窗口。
安全边际理论的核心,在于构建 “认知安全垫” 以抵御不确定性。格雷厄姆主张以 “打骨折” 价格买入资产,即使估值出现误差,价格与价值的差额也能缓冲风险。
安全边际不仅是财务指标的计算,更是对人性弱点的对抗。
正如格雷厄姆所言:“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 真正的聪明,从来不是预测投票机的走向,而是成为称重机前冷静的计量者。
这部跨越八十余年的经典,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投资技巧,更是一种生存智慧:在不确定性中坚守确定性,在狂热中保持理性,在波动中守护本金。
《聪明的投资人》所提出的投资理论无疑是有效的,但对于散户可操作性不强。
首先,这种投资理念需要对财务分析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这对于90%的非专业投资者都是比较难做到的;
其次,上市公司本身的价值是有生命周期的,这个是和房产、黄金等实物资产有本质区别的,例如地产公司,万科A的净资产16.49,股价6.29元,账面上看万科A的股价远低于净资产,是不是就具有价值投资的机会?
这实际上就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因为你不知道这些净资产背后还有什么?如果是另一个恒大呢?(只是比喻,马特贝也不了解万科A)
所以上市公司作为一家企业他们是有生命周期的,那些财务数据是不能简单模仿。
最后,《聪明的投资人》可能更多认为财务分析的作用是觉得投资的关键,这一点本身就是一个大坑,大部分伟大的公司在成长初期,财务上的数据都不符合“烟蒂”股的特征的。
好的公司,从他们进入上升渠道的开始,就是处于一种价格上“高估”的状态。
北汽蓝谷就是典型,看它的净资产,不到1元,但股价却在最极端的时候也没有跌破过3.5元,实际上,北汽蓝谷大多数时候股价都是在6.5元以上运行,这种具有“成长潜力”的公司,不是说股价就一定不会跌破6元,但如果按《聪明的投资人》所描述的理念基本上是选不到的。
2021年的赛力斯、2023年的江淮汽车也都是类似的情况。
所以《聪明的投资人》这本书,对大多数散户来说,看看介绍,了解一下相关的投资理念也许就够了,要真的遵循书上描述的理论去做A股,很难选到真正的成长股。
即使是想学习股票投研分析,多看看上市公司的年报,反复进行比较分析,看几年下来自然就会。
至于巴菲特为什么这么推荐《聪明的投资人》,巴菲特作为格雷厄姆的学生,肯定是推荐老师的著作,但我们不能看巴菲特推荐什么,要看他买什么,苹果是他最大的头寸,苹果公司和“烟蒂股”从来就没有什么关联,巴菲特的过去的持股里也很少能看到“烟蒂股”。
巴菲特真正赚的是“垄断”企业和趋势的钱,而且他的伟大之处还是在于他的资管能力,就是那种能一首保有大量现金的能力,从投资主体来看,好像只有国家才具有他的这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