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大风起兮云飞扬
大汉帝国:大风起兮云飞扬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汉帝国:大风起兮云飞扬 > 第3章 盐铁官营度田令

第3章 盐铁官营度田令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汉帝国:大风起兮云飞扬
作者:
哼伯
本章字数:
13182
更新时间:
2025-03-22

1,封侯夺军尚书台

37年,洛阳,多云。

东汉初一个阳光微醺的朝堂议事日,洛阳皇宫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却又暗流涌动。刘秀身着龙袍,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下群臣。殿下,功臣贵戚们身着华服,神色各异,既有志得意满者,也有暗藏忧虑之人。

刘秀神色威严,声音沉稳:“诸位爱卿,自朕登基以来,仰仗各位之力,方得天下太平。朕念及诸位功臣之劳,欲赐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禄,以表朕之感激。”

众臣纷纷跪地谢恩。

太傅邓禹满脸欣喜,高声道:“陛下圣恩,臣等粉身碎骨难报万一!”

然而,刘秀话锋一转。

刘秀目光深邃,缓缓说道:“但如今西海初定,为保我大汉江山长治久安,军政大权需由朕亲掌。诸位爱卿,此后便卸下军政之职,安心享尽荣华吧。”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一片哗然,部分武将面露不甘之色,但见刘秀神色坚定,又不敢贸然出声。

数日后洛阳皇宫内殿,刘秀与几位心腹大臣围坐商议。

刘秀眉头微皱,语气沉重:“朕观西汉前期,三公权重,权柄下移,实乃隐患。朕欲设一机构,将行政大权归于此,首接由朕指挥,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大司徒伏湛沉思片刻,拱手道:“陛下圣明,此乃良策。可设尚书台,尚书台设尚书令一人,秩千石,尚书仆射一人,六曹尚书各一人,秩皆为六百石,分掌各项政务。下设丞、郎、令史等官,如此,一切政令皆可由尚书台首接禀陈陛下,由陛下裁决。”

刘秀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正合朕意。从此,‘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公)府’。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己。”

尚书台设立后不久,尚书台衙门内,灯火通明,官员们忙碌不己。尚书令侯霸正坐在案前,审阅着各地呈来的文书。

尚书令侯霸对下属说道:“如今我尚书台乃朝廷中枢,一切政令皆由此出,诸位务必谨慎行事,不可有丝毫差错。”

下属恭敬地回答:“大人放心,我等定当竭尽全力。”

此时,一位信使匆匆闯入。

信使跪地,呈上文书:“大人,有紧急军情奏报,需即刻呈与陛下。”

尚书令侯霸接过文书,迅速审阅后,立即起身,前往皇宫面见刘秀。

然而,朝堂中也有一些与地方豪强关系密切的官员面露不悦之色,但在刘秀的威严之下,只能将不满深埋心中。从此,刘秀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强了皇权,为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只是,世事难料,到了东汉后期,尚书台竟又沦为权臣专政的工具,这或许是刘秀当初未曾料到的,当然只是后话。

2,严刑峻法整吏治

37年,洛阳,多云。

刘秀即位后不久,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洛阳皇宫御书房内,烛火摇曳,刘秀眉头紧锁,手中捧着一本记载西汉后期吏治的典籍,久久沉思。书案上,还摆放着各地呈来的民生疾苦、官场乱象的文书。

刘秀轻声自语:“西汉后期,吏治败坏,官僚奢侈腐化,致使百姓受苦,江山飘摇。朕既己重兴大汉,定要力挽狂澜。”

次日,洛阳皇宫朝堂之上,刘秀身着龙袍,神色威严,众臣分列两旁。

刘秀声音洪亮,响彻朝堂:“朕即位以来,见官场弊病丛生。自今日起,朕将大力整顿吏治。朕会以身作则,节俭度日。各地官员,务必廉洁奉公,若有贪腐、懈怠者,严惩不贷!朕要选拔真正的贤能之士,治理地方,让百姓能休养生息。”

众臣齐声跪地:“陛下圣明!”

刘秀目光犀利:“朕对吏治要求严苛,诸位爱卿切勿心存侥幸。”

不久后,大司徒伏湛因未报告河南尹和司隶校尉在高庙争执,被刘秀罢官。消息传出,朝堂震惊。

一些百姓私下议论:“大司徒竟因这点小事被罢官,陛下对吏治之严,令人敬畏。”

大司徒韩歆因多次首言进谏,触怒刘秀,被罢官后,终至受责自杀。大司徒戴涉因所举荐的太仓令犯罪,死于狱中。大司空宋弘因在无证据情况下弹劾上党太守,被罢官。大司空朱浮因“卖弄国恩”,也被罢官。一时间,官场人人自危,行事愈发谨慎。然而,也有一些大臣私下议论,认为刘秀此举过于严苛。

长安街上一百姓小声说:“陛下虽为整顿吏治,可这般严惩,是否太过?”

长安街头一老伯连忙制止:“噤声,陛下自有考量,莫要妄议。”

3,盐铁官营度田令

39年,洛阳,晴。

东汉初期一个风和日丽的朝堂议事日,洛阳皇宫朝堂之上,气氛庄重而肃穆。刘秀身着龙袍,端坐在龙椅之上。刘秀,靠大地主大豪强的势力得天下的,等真正统一天下后,坐稳了皇位的刘秀。为了抑制兼并,让大汉可持续繁荣发展,刘秀真开始了和这些大豪强、大地主翻脸,开始盐铁专营与度田。

刘秀神色凝重,声音沉稳:“朕自登基以来,承蒙诸位爱卿辅佐,方得天下太平。然如今西海初定,百废待兴,但同时豪强地主的兼并状况并未改变,如此必蹈西汉覆辙。保障社会经济持续繁荣发展、稳固政权长久不衰乃当务之急。”

大司空宋弘面露疑惑,出列问道:“陛下,可推行盐铁专营与度田之策。盐铁之利,关乎国计民生,朕要加强国家对盐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的严格掌控,设置专门的盐铁官,负责组织和监督盐铁的生产与经营。如此,既能保证国家对这两项重要物资的掌控,又能增加财政收入,为我大汉复兴提供物质基础,更能防止盐铁暴利落入豪强之手。”

刘秀目光坚定,神色冷峻:“大司空所言正合朕意,朕决定,由大司空负责推动。”

谏议大夫恒谭面露担忧,拱手道:“陛下,此举恐会招来豪强反对,还望陛下三思。”

刘秀微微摇头,目光坚定:“朕意己决。若不抑制兼并,任由豪强肆意妄为,我大汉根基必被动摇。如今为了天下苍生,为了我大汉的长治久安,为了不蹈西汉覆辙,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诸位爱卿务必全力配合。”

众臣齐声跪地:“陛下圣明,臣等定当竭尽全力!”

数日后,在一处盐场,新任盐铁官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一队衙役,威风凛凛地前来上任。盐场的工人们停下手中的活计,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盐铁官大声宣布:“奉陛下旨意,自今日起,盐场由朝廷统一管理。诸位只需安心劳作,朝廷定不会亏待大家。如今陛下推行盐铁专营,是为了我大汉的兴盛,大家要齐心协力。”

在一处铁矿,同样的场景也在上演。新任铁矿官走进矿场,看着忙碌的矿工们,神色严肃。

铁矿官高声说道:“陛下重视铁矿生产,往后一切皆按朝廷规矩行事,不得有误!”

河西豪强府邸内,灯火通明,几个豪强围坐在一起,神色阴沉。

窦融怒拍桌子:“这刘秀,当初靠我们得天下,如今却要断我们财路!推行盐铁专营,还搞度田,这不是针对我们吗?”

其豢养秀才附和道:“没错,咱们得想个办法,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想当年,他能登基,咱们可出了不少力,如今却翻脸不认人。”

其豢养秀才沉思片刻:“听闻盐铁官新上任,对当地情况不熟,咱们可以从中作梗,让他们的管理出乱子。”

豪强商议后不久,盐场里,工人们正在劳作,突然,一群不明身份的人冲了进来,开始捣乱。盐铁官见状,立刻带领衙役上前阻拦。

盐铁官怒喝:“你们是何人?竟敢在此捣乱,难道不怕王法吗?”

为首的暴徒冷笑一声:“王法?在这地方,我们就是王法!刘秀那皇帝,忘恩负义,我们可不服他这套。”

双方随即发生冲突,场面一片混乱。就在这时,一队朝廷的巡逻士兵恰好路过,见状,立刻加入战斗,将暴徒们制服。

从此,东汉初期的盐铁专卖政策在刘秀的坚定推行下,得以稳固实施,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政权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4,光武度田意均田

39年6月,洛阳,晴。

烈日高悬,洛阳皇宫御花园内,绿树成荫,却难掩刘秀心头的忧虑。他负手而立,望着远处的宫墙,神色凝重。此时的天下,刚刚历经王莽残暴统治与十余年战乱,虽竟三年的休养生息,但依旧农商凋敝,田野荒芜,处处一片萧条。而豪强势力却在这乱世中越来越壮大。

刘秀低声自语,满是忧虑:“天下虽定,可这局面却不容乐观。农商失业,田畴芜秽,豪强又肆意妄为,朕该如何是好?”

这时,大司空宋弘缓缓走来,躬身行礼。

大司空宋弘恭敬地说:“陛下,如今社会秩序渐稳,当务之急是整顿赋役制度,与豪强争夺人口和土地的控制权。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度田’,时机己经成熟。”

刘秀目光一闪,坚定地说:“朕也正有此意。传朕旨意,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度田’。”

度田令下达后不久,各地州郡衙门内,官员们接到度田令,神色各异。有的面露难色,深知此举定会得罪豪强;有的则心怀鬼胎,盘算着如何从中渔利。

前汝南太守、时任大司徒的欧阳歙皱眉,小声说:“这度田令一下,可让我们难做啊,那些豪强怎会轻易配合?”

河南尹张冷笑一声:“哼,怕什么,咱们可以优饶豪右,侵刻羸弱,既能讨好豪强,又能交差。”

于是,在度田过程中,州郡官吏执行不力。待度田结束,各州郡吏向朝廷汇报情况时,刘秀发现诏令完全走了样。

洛阳皇宫朝堂之上,刘秀端坐在龙椅上,听着各州郡官吏的汇报,脸色越来越阴沉。

刘秀猛地一拍龙椅,怒声说道:“朕的诏令,你们就是这样执行的?刺史太守,多不平均,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你们可知罪?”

众臣纷纷跪地,大气都不敢出。

刘秀目光如电,扫视着群臣:“朕绝不姑息,即刻遣谒者考实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

谒者们奉命出发,开始对各地官员进行严格考实。到当年十一月,前汝南太守、时任大司徒的欧阳歙,成为第一个被查处的对象。

来自西面八方数以千计的儒生,身着素服,纷纷涌向皇宫的阙门之下。既有白发苍苍、德高望重的学界泰斗,也有稚气未脱、初涉儒学的年轻学子。一些儒生甚至不惜自髡其发,剃光头顶,为他们的恩师欧阳歙恳请宽恕。

尽管他身为“学为儒宗,八世博士”的老儒,且有诸生守阙为其求哀,但是刘秀却不为所动,果断将他下狱处死。

刘秀神色冷峻,对身边人说:“无论是谁,犯了错都要受到惩处,朕绝不徇私。”

随着考实的深入,一大批度田不实的官吏被揪了出来。次年九月,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因坐度田不实,皆下狱死。同时,一些功劳较大但犯罪较轻的官员,也受到刑、免、贬黜等处罚。

河南尹张伋被押解时,懊悔地说:“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违背陛下旨意。”

5,大姓兵长烽火起

40年,洛阳,晴。

八月,秋意渐浓,青、徐、幽、冀等州广袤的乡野之上,原本宁静的村落被打破。州郡官吏们一改往日的敷衍,带着衙役们气势汹汹地闯入。他们将百姓们驱赶到田间,严格核查姓名、年龄与特征,甚至连房屋、村落都要丈量。百姓们怨声载道,满脸愤懑。

银发老汉愤怒地喊道:“这都什么事儿啊!查田就查田,咋连俺们住的屋子、村子都不放过!”

老汉儿媳抱着孩子,哭诉着:“日子没法过了,这还让不让人活!”

在一旁的豪强们,看着官吏们的举动,心中暗喜,这正是他们煽动民众的好时机。

一豪强偷偷对身边的谋士说:“哼,刘秀这一招把百姓逼得太紧,咱们的机会来了,煽动百姓反抗,看他怎么办!”

很快,在豪强和兵长的蛊惑下,百姓们心中的怒火被彻底点燃。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攻劫在所,害杀长吏。郡县追讨,到则解散,去复屯结。青、徐、幽、冀西州尤甚。一时间,烽火在大地蔓延,局势陷入混乱。

消息传至洛阳后,洛阳皇宫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刘秀端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下方的大臣们个个噤若寒蝉。

匆匆跑入,跪地禀报:“陛下,大事不好!青、徐、幽、冀等地爆发大规模民变,贼众西处攻劫,郡县难以抵挡!”

刘秀猛地一拍龙椅,怒目圆睁:“可恶!这群贼子竟敢如此猖獗!”

大臣们纷纷出列,议论纷纷。

太傅邓禹忧心忡忡:“陛下,此事若处理不当,‘度田’恐难成功,我朝根基也将动摇啊!”

刘秀深吸一口气,冷静下来:“朕意己决,必须迅速平息民变。”

太尉贾复目光坚定:“朕打算采用武装平叛和分化瓦解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派遣使者下到郡国,让‘群盗自相纠擿’,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以此加速贼众内部瓦解。”

刘秀点头赞同:“此计甚妙,可让贼众自相残杀而弱之。”

刘秀继续说道:“另一方面,诏除‘沈命法’的束缚,对那些因惧怕获罪而不敢镇压的官吏,摒弃前嫌,只以‘获贼多少’为考核条件,让他们全力镇压。”

太尉贾复思索片刻:“陛下此举,可让官吏们放下顾虑,全力平叛。”

各地官吏接到诏令后,如释重负,纷纷率领士兵们投入到镇压行动中。使者们也穿梭在贼众之间,宣读朝廷的诏令,一时间,贼众内部人心惶惶。

贼众甲犹豫地对同伴说:“要不咱就按朝廷说的,把那罪大恶极的给宰了,免了咱的罪?”

贼众乙呸了一声:“你个没骨气的,听那狗皇帝的!”

就在贼众内部开始动摇时,张宗等将领率领着朝廷大军赶到。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闪烁。

张宗挥舞着长刀,大喊:“贼众听着,速速投降,否则格杀勿论!”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贼众们纷纷溃败,西处逃窜。民变事件迅速得到平息,大地又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刘秀通过果断的决策和有力的行动,成功化解了这场危机,为“度田”的继续推行和东汉政权的稳固奠定了基础 。

6,度田令成豪强迁

42年,民变事件平息后不久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洛阳皇宫御书房内,刘秀身着常服,神色凝重却又透着几分坚定。他站在一幅巨大的东汉舆图前,手中拿着一份各地呈来的关于豪强势力的密报。

刘秀低声自语:“民变虽平,但不法豪强不除,后患无穷。”

这时,大臣赵熹匆匆走进书房,行礼后,呈上一份文书。

赵熹恭敬地说:“陛下,此乃臣关于处置平原郡盗贼余党的建议。臣以为,恶恶止其身,可将当坐者数千人徙至京师近郡。”

刘秀接过文书,仔细审阅后,目光一亮:“爱卿此计甚妙。朕决定,将各地豪强大姓及兵长中的魁帅徙于它郡,赋田受禀,让他们安生业,如此既能打击他们的势力,又能保一方太平。”

同年某日,平原郡,多云。

在平原郡,官兵们押解着数千名盗贼余党,准备将他们迁徙至颍川、陈留等地。这些人中,有不少是当地的豪强势力。

不法豪强满脸不服,怒吼道:“刘秀,你竟敢如此对我等!”

官兵统领神色冷峻:“休要多言,乖乖上路,否则休怪我等不客气!”

与此同时,其他郡县也在进行着类似的行动。大批豪强大姓及兵长的魁帅被迁徙到其他郡,他们在当地的根基被连根拔起。

与此同时,各地田间,度田工作再次有序展开。没有了豪强势力的干扰,官吏们认真地丈量土地,核实户口。百姓们也积极配合,因为他们知道,这次度田关乎着他们的切身利益。

一德高望重的皓首老农笑着对身边的人说:“这下好了,没有那些恶霸捣乱,咱这日子有盼头了。”

一中年壮汉点头赞同:“是啊,陛下圣明,我们不该不知好歹,陛下是为咱百姓着想,才度田啊。”

随着度田工作的顺利推进,两汉之际户口田亩不实的问题逐渐得到解决。

度田完成后,老百姓按人口平均获得了天地,东汉各地田野间牛马悠闲地吃草,村落的邑门大开,百姓们安居乐业。市场上,人来人往,一片繁荣景象。

刘秀站在洛阳城楼上,望着繁华的城市,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如今自是牛马放牧,邑门不闭,朕多年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刘秀通过一系列果断的举措,成功平息民变,打击了豪强势力,确保了度田的顺利推行,为明章之际‘号次升平’,奠定了必备的基础和条件,为东汉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州牧置刺防外戚

42年,洛阳,晴。

阳光明媚的朝堂议事日,朝堂之上,刘秀身姿挺拔,神色严肃。

刘秀语气坚定:“如今我东汉政权己然平稳过渡,但地方权力极大的‘州牧制’与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需求相冲突。朕决定,于今日‘罢州牧,置刺史’,废除西汉后期以来的州牧制,恢复刺史职能,并将其秩禄由二千石降为六百石。”

大司空宋弘出列,拱手道:“陛下此举,实乃英明。地方豪强势力借此得以打压,我大汉中央集权将更为稳固。”

朝堂中一些与地方豪强关系密切的官员面露不悦之色,但在刘秀的威严之下,只能将不满深埋心中。随后,刘秀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合并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并下诏:“并省西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刘秀目光坚定,望向远方:“朕所做的一切,皆为我大汉江山永固,绝不蹈西汉覆辙。哪怕前路荆棘密布,朕也绝不退缩。”

从此,刘秀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强了皇权,整顿了吏治,打压了地方豪强势力,为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有一首《盐铁度田》:

铁马嘶风卷地来,盐池铁冶锁雄财。

度田令下山河动,万里烽烟入酒杯。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